【侯景濱談新質生產力】
“今年我帶來的,是關于加快推進乳制品包裝材料可回收的建議。”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樂凱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侯景濱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乳制品包裝材料是他們目前正全力攻關的綠色低碳新材料。
隨著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不斷深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載體。
“新興”如何催生“新質”?戰略性新興產業如何鞏固發展?記者圍繞這些話題,對話全國兩會代表委員。
壯大創新型企業,夯實產業基礎
從黑白記錄到彩色還原、從傳統銀鹽到數字成像、從圖像信息到新型膜材……“我們60多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創新史。”侯景濱感慨道。
由電影膠片時代走來的中國樂凱,如今已從傳統感光材料供應商,成功轉型為新材料系統服務商。不久前,該公司通過了投資建設高阻隔膜產業化項目的審議。這個投資項目,成為破解乳制品包裝“卡脖子”難題的尖端科技項目。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驅動力是科技創新,核心要求是大幅提高原始創新能力。”侯景濱認為,這需要企業建立完備的技術創新體系。
以中國樂凱為例,該公司已將技術創新體系及創新項目管理、知識產權及科技成果管理、技術創新規劃與政策研究,全部納入創新管理體系。“支撐企業未來5年至15年發展的產品規劃,尤其重要。”侯景濱認為,這正是他們打造“關鍵原材、基礎膜材、功能耗材”涵蓋產業鏈上、中、下游全鏈條產品結構的關鍵。
以中國樂凱為代表的新材料企業,在政策引導下不斷發展壯大,在加快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進程中,也為培育未來產業夯實了基礎。
打造創新平臺,助推產業快速發展
“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最大的特點是快,堵點也在于快。”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教授楊全紅的體會,源于走訪調研。
楊全紅認為,成熟產能的快速重復建設,導致產學研深度融合未能成為產業發展的基本文化和慣性。這已經影響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走向。
如何破解?“要讓‘高能級’創新力成為產業的‘推進器’。”侯景濱如是說。
在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江蘇產研院”)內的展示區,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內容引人矚目。這里已成為重大原創成果的“策源地”。
大膽徹底的體制機制改革、開放高效的評價管理體系、靈活有力的政策資源優勢……“我們以項目經理制吸引全球頂尖人才,以企業聯合創新中心萃取最緊迫的行業需求,以合同科研高效引導研究所技術與市場的對接步伐。”江蘇產研院黨委書記羅揚介紹,通過產業基礎和創新活力的疊加,這里形成了集聚創新資源的強大磁場。
如今,越來越多的創新種子,在這片“試驗田”里生根發芽。
“我們目前已在南京、蘇州等地建設研發載體70余家,轉移轉化技術成果7000多項,衍生孵化科技型企業1200余家;與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及美國哈佛醫學院、英國伯明翰大學等180余家海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新建戰略合作關系。”羅揚說。
同時,江蘇產研院還與江蘇省內產業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共建企業聯合創新中心350余家,凝練提出技術需求1900多項,企業意向出資金額超70億元。其中,協助企業達成技術合作760余項,合同總額超過20 億元。
地處渤海北岸的河北省秦皇島市,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以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根本出路之一。然而,全國人大代表、秦皇島市人民政府市長丁偉在調研中發現,現實中還存在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滯后、企業原始創新能力偏弱、基礎研究投入不足等問題。
為此,他建議,在具備一定產業基礎的地區,打造一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平臺,完善以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公共創新服務設施為支撐的創新鏈,以科技創新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營造良好創新生態,賦能產業創新集群
“扶持政策是產業發展最肥沃的土壤。”丁偉認為,這需要相關部門做好頂層設計。
“政府應持續優化產業環境。”全國人大代表、河北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盧慶國認為,“應多提供一些產業扶持政策,尤其是在推動健康產業快速、可持續發展方面。”
盧慶國建議,鼓勵健康產業上下游企業開展跨行業的多元合作,在企業間、集群間形成協同效應;同時,對于有潛力的龍頭企業,要以有力的政策加以支持和培育,使其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去年,國家出臺了支持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區發展的‘7+6’政策。通過這一有力政策,我們吸引了多個生命健康產業項目落戶。”丁偉說,先行先試政策加速了生命健康產業集聚步伐。
“發展新興產業,創新人才是關鍵。”侯景濱建議,要加強產業創新人才培養,筑牢產業發展根基。
“總之,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持續優化產業生態環境。這樣才能迅速集聚產業新動能,打造更多具有競爭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丁偉說。
◎本報記者 陳汝健 陳 曦